羊城晚报记者调查发现,后烧钱时代,几家专车企业都在悄然提价。岭南律师事务所唐明律师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专车的这些行为部分涉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但却难以定性为“消费欺诈”,因为司法上较难认定。“关键在于专车目前还没被政府广泛接纳,相关的引导和规范工作也无从谈起”。
滴滴快车悄然涨价乘客吐槽不太厚道
5月下旬,滴滴快车强势推出一轮声势浩大的营销大战,抢回被Uber挤压的市场。滴滴的口号是“车费比出租车低40%”,记者当时统计发现,此言不差——“0元起步,0.99元/公里,0.35元/分钟,5元最低消费”,差不多相当于广州出租车的6折。不过6月中旬开始,有广州市民发现,几次车费的价格高于以前了。有网友摸索后发现,滴滴软件界面中“设置”里,“乘客指南-快车”中,计价规则中起步价和最低消费没变,但另外两项变成了“1.2元/公里和0.4元/分钟”。然而,滴滴公司并未公开提醒用户。
前几日,滴滴软件“故伎重演”,快车设置的乘车指南“快车计价规则”中,每公里已升至1.4元,每分钟已升至0.45元,最低消费也变成了8元。记者对比发现,滴滴快车连续两次调价后,与出租车相比价格优势明显缩减。
专车自面世以来,对专车司机和乘客的优惠补贴正逐渐减少。考虑到这原本就是烧钱的游戏,一些市民表示价格有所变动可以理解,不过“偷偷摸摸”地涨价太不厚道。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神州专车中。何女士是神州专车的忠实拥趸,10多天前她发现,神州专车的车费比预约时显示的预估费用多了很多。何女士点开收费行程详情发现,车费贵了20%。她向神州公司投诉,对方解释说,是高峰时段加收20%,没有收到提醒信息或与手机软件未升级有关。
无论因何种目的都应告知消费者
市民陈女士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她选择滴滴快车,看重的就是价格便宜;如果滴滴快车涨价了,她会选择其他相对便宜的专车。
滴滴快车司机李师傅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之前被优步占领的专车市场,现在抢回来了不少,滴滴升价是“想赚钱了”。
行业人士表示,快车涨价说明补贴变少了,也说明了烧钱大战无法持续,这种红利会慢慢减少。
岭南律师事务所的唐明律师表示,专车悄悄升价已涉及侵犯消费者权益。“如果没有对涨价做出清楚的公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涉嫌消费欺诈”。唐明表示,专车公司或许觉得提示涨价影响太大,但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必须告知消费者。不过他同时认为,这在法律上难以认定。
唐明表示,专车在一些城市还没被当地政府承认,“名”不正,“监管”的“言”也就不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