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日前发布2014年广州文化蓝皮书,对广州民俗博物馆的现状及发展方向进行剖析。报告指出,交通不便、标识不清、展示手法陈旧、依赖政府投入维持运营是广州现有民俗博物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民俗博物馆是以展现民众传统时期和现代的日常生活为内容的专题类博物馆。广州市现有四个挂牌的民俗类博物馆:广州民俗博物馆、西关民俗馆、白云区民俗文化博物馆和滨江水上居民民俗博物馆。
这些民俗博物馆多依托历史建筑而建。位于花都区的广州民俗博物馆是广州唯一一个市级民俗馆,依托资政大夫祠挂牌。资政大夫祠建筑群是广州地区目前发现的建筑规模最大的祠堂,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至今已有140多年历史,比陈家祠还要早27年。
西关民俗馆坐落于荔湾区西关大屋建筑群中,主体展区由一间典型西关大屋改建而成。白云区民俗文化博物馆位于白云区均禾墟历史街区内,以广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平和大押为依托建立。滨江水上居民民俗博物馆是由街道主办的民俗馆,位于珠江边,通过实物、图片和文字展示广州水上居民的历史文化。
问题一 最大民俗馆客流少得可怜
报告指出,一般而言,一个市仅有一个代表性的民俗博物馆,但广州有4个,资源较分散。其中2010年挂牌、规模最大的广州民俗博物馆,由于交通不便、配套设施不完善,发展遭遇瓶颈,甚至沦为“鸡肋”。
从广州市内到该馆,开车要经过广清高速。如果乘坐公共交通的话,需要多次转车,耗时两小时以上。以参观三小时计算,从广州市内去该馆需花费一整天的时间。另外,博物馆内没有餐饮及休息场所,博物馆外也比较荒凉,近处没有可供休息、餐饮的地方。分析认为,参观博物馆是当代人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游客愿意几经周转花费一整天时间去博物馆的可能性很低。
“虽然官方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但就现场情况看,客流少得可怜。整整一个上午,能看到的游客不超过5人。”课题执笔人吕慧敏称。
建议:靠九号线“突围”
课题组认为, 针对广州民俗馆交通不便的问题,可以借九号线开通之际“突围”。据了解,广州民俗博物馆新馆预计于2015年底前完工。
另外,课题组也建议开设一条“广州民俗博物馆一日游专线车”,将几个民俗博物馆串到一起。